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精選文章

[心得]誰造就了自己的處境

  最近20幾個案在rolling,真心覺得太忙了 所以也導致我的BLOGGER有點懶得更新。 其實最近有發現公司又開始出現離職潮了,不知道是好還是壞。其實總是人來來往往,總是會因人際關係、工作期望、工作內容等等...問題造成工作上的不愉快。 -------------------------------------------------------------- 這篇文章其實我有感而發,最近我們部門某A小姐又在搞事情。反正我已經聽他被客訴的事情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總而言之,就是愛搞事、小動作一堆......... 在過往與他接觸的過程,我覺得人要換位思考,當你說你的期望時候,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達到與滿足的。所以在於替對方想想這點我覺得尤其像是PM會要求別人做東做西的時候,又須特別注意這些事情。 A小姐呢?最近每天都在抱怨關於,業務都不願意把手邊一手的消息告訴她。 我與我們team的人分析了相關行為: A小姐由於在進公司時候就得罪了業務 由於相關PM知識不足,常常"自以為"的行動導致業務長期與客戶需解釋問題 問題的處理方式不良,常常把事情往下丟就沒有他的事情的做法作為 分析以下相關行為 A小姐由於在進公司時候就得罪了業務 大家常常說的已和為貴,這句話其實很高深,原因在於人本為和,因為有良好的工作環境與情緒,會造就美好氣氛讓工作環境更美。 若你一開始就打破這種第一印象與和諧關係,往往就會回不去了~~👀👀👀 由於相關PM知識不足,常常"自以為"的行動導致業務長期與客戶需解釋問題 自以為的行為,這常常是職場上最為糟糕的狀況與行為,不要已為這種行為只會發生在現今剛入社會的人,A小姐已經高齡了(39歲),卻還是有這種動作。 為什麼常常說自以為不行,其實這個當我們在融入社會或者團體中,其實團體或企業已經生成所謂的"企業文化"或"團體文化"。剛進入團體的新人,其實就是要學習與融入環境。 你也應該你融入了某個團體,沒聽過團體融入個人的案例吧! 問題的處理方式不良,常常把事情往下丟就沒有他的事情的做法作為 這個就是關於PM的處理方式太多,PM是專案領導專家,但往往很多事情無法一個人進行,你也看過很多車廠的專案經理或者項目工程師,常常在做追蹤這個動作,Tracking and feedback這其實對...
最近的文章

[心得]工作上的獎與罰

  最近遇到同事一直想要跳槽到別的環境工作 其實我覺得現在的環境與團隊氣氛並無不好 剛開始的時候其實大家都要適應新的環境與人 所以很容易造成在適應新環境與人的之間造成強烈性的比較 (大家的通病拉,就在那邊愛比來比去) --------------------------------------------------------------------------------------- 會到正題 今天在經理人上面看到一篇文章其實在說一個團隊如何有效的經營 責備常常就是主管做的唯一動作(畢竟現在的員工動不動就RBA) 責備是最輕的懲罰 這邊文章中一開始提到 原文如下: 在某位主管主持的一場重要會議上,其中一位重量級與會者遲到,令該名主管十分生氣,因而嚴厲批評遲到行為,卻也讓準時與會的人覺得無辜,因為該挨罵的人不在現場。不過,大家也不免好奇,想看看這位主管如何整治遲到者。 沒想到,遲到者抵達後,這位主管竟然沒有任何表示,既不詢問遲到原因,也沒有責備,若無其事地繼續開會。從此, 這位主管被封為「好人主管」,隱含的意義則是「沒牙的老虎」── 不會要求、不敢要求,不論做了什麼事,他都不會怎樣。 我也風聞「好人主管」的封號,加上該部門長期績效不彰,我決定給他最後一次改善的機會,與他深入懇談。原來,他自己也知道「好人主管」的說法,但是卻做出正向解釋,「我不喜歡被罵,也不想罵人,做主管為何要疾言厲色?我不想當壞主管!」 我終於知道他的問題所在:他是一個不會糾正、不會責備、不敢罵人的主管,無法具體、即時、有效地糾正團隊中的錯誤行為,導致錯誤不斷發生、紀律廢弛, 終至好員工心寒,壞員工橫行,團隊當然績效不彰 。 這邊又提出了兩個大觀點 -不想當壞主管,小心團隊因此績效不彰 -責備是最輕的懲罰,更是好主管的入門課 其實這個沒有所謂的對與錯 在以前我當主管的時候,我一開始成為主管時候,我其實很容易生氣,但其實當一個主管並不是像我們想像中的這麼容易。 需要控制EQ/IQ/MQ等等..... 總而言之,就是要自我管理好。這句話常常對於我自己來說在我之前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我也很常常責罵同事。 而到後期當主管(也差不過28-30歲左右的時期),我其實從26就當主管了。不管是你要面對的層面與層級越來越高,面對到的人也越來越多樣化。其實更應該要對每個人的個性與場景更應該要得心應手。 其實...

[分享]處理衝突的方式

  今天進行VDA6.3 廠內內部稽核, 在其實職廠上多多少少都會遇到稽核, 而在稽核前相關被稽核單位常常會有"我又要被找碴的感覺" 的確因為稽核原因導致相關後續作業常常會因為組織內部的建構不齊全進而導致相關問題發生 或者相關異常需要進而在作為修整與條改的部分 所以一連串的額外工作常常會佔領相關主要工作的70-80%的loading ------------------------------------------------------------------------------------- 如上所述 所以今日介於這個機會分享一下如何化解職場上的衝突與問題發生 我先來談談我在網路上經理人雜誌中看到的化解步驟 解決衝突的五個步驟 當遇到以下四個狀況時 與合作夥伴工作關係緊張 委屈沒有人理解我 意見分歧相互不讓 團隊中充滿抱怨的聲音與氛圍 解決的五個步驟 專注在對方身上 針對你的部分讓對方了解 尋求對方的信任 溫和的發現真相 創造希望 這其中的五個步驟其實聽起來很玄妙,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上方的連結內容與說明 而我今日要分享的是我在過往的經驗如何化解相關衝突 其實當發生衝突原因不外乎彼此帶著很嚴重的情緒狀態 而對於我而言其實 每次當發生衝突時候我都會先換位思考 其原因是要了解,當發生這個問題時候到底有甚麼好生氣的 了解對方生氣原因,進而解決 不過難免也是會有因換位思考過後可能對方只是因為個人原因導致而無法找出其原因 其實個人情緒因素常常會造成工作上情緒與壓力過大 不過人難免無法因為個人情緒而進行將相關問題與問題解決 其實人與人之前最大的溝通其實要從平常做起 當人與人之間建立起雙向溝通與良好的友誼時,其實不會容易造成職場上的衝突 多半是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與溝通導致 所以對於我而言,平常做好良好的溝通與建立良好關係才是最能預防職場上的衝突 這個包含對上的信任與對下的溝通喔(所以不要跟我說你沒辦法與上司溝通與建立) 喔喔 最後分享在《梨泰院class》看到的 常常再說靠關係,女主角說的(你老是在說關係,你知道關係是甚麼意思嗎?意思就是人際互動,聽說馬莎的會長兒子要結婚的,你們知道對象是誰嗎?)在座一臉矇~~~ 連彼此的合作關係的生活中都無法理解,那如何稱呼你們是關係好呢?進而達到彼此合作的良好目的(這才叫靠關係)

[分享]台灣人與外國人的思維邏輯不同

  我已經一陣子沒有跟我美國的朋友聯絡了 結果就在今天!!! 我接受他從美國的信件,說明他一切OK 總之就是沒死而已 切~~~ Hope you everything is OK.... --------------------------------------------------------------------------- 我今天怎麼會突然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也是我最近跟我朋友聊天的時候發現 其實我從我跟我朋友的日常生活當中與目前相關統計出來的information出來 真的發現了台灣人與外國人的不同 不僅僅是歐美 在其他地區也是一樣的 就簡單舉例 台灣人習慣脫鞋子在近家們,但其實在美國除了有些家庭客廳裏面有放地毯會請你穿室內拖鞋外,其實其餘的都會直接讓你穿鞋進去.... 就我剛到美國的時候,我的公寓裏面有個鞋櫃,但我發現我另外的室友其實都沒有在脫鞋子的習慣, only 上床的時候才會脫鞋子 結果next week我就去買了地毯了...... 但做規劃而言 其實我發現我朋友在做計畫與我們台灣人的思維也不太一樣 舉例來說 台灣人的想法回依據目前的狀態在下去安排相關進度與計畫, 依據目前可視的狀態進行相關訊息的評估 但外國人就不一樣了,喜歡將相關目的訂定後,在逐步的依據計畫內容執行相關的目標在於訂定 我一個德國的朋友說了,計畫在於你成功的第一個步驟 其實這點我也是很認同的 做了PM這麼久對於計畫來說,你的主管總是會由前往後推估相關的milestone再行考慮相關目標是否可以達到,但對於歐美與其他系統系國家常常,會把目標訂定後,再依據相關的計畫內容由後往前推估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 我們常常再產品專案中發現,以下幾點要訴 採買到料日期 預計送貨日期 設備機台就位日期 人員訓練日期 而台灣人的是依據以上四個lead time最長的時間再進行推估給客戶的時程給客戶 但這個說明了其實我們的反應機制不好 到時候常常會因delay往後push相關的時程或者due date(到期日期) 而就美國人的思維 我常常聽到我朋友講的一句話(what is your target date?) 這句話就反映了,客戶的觀念才是最為重要的, 剩餘的事情我們來搞定,不能搞定我們來想方案 這就是歐美客戶的思維 但說實在的每種的優缺點都有 台灣 VS 美國 優點 美國人強調照表操課,當...

[心得] 專案英語的學習 Part2

  今天台南下大雨搞不懂市長大人是頭殼撞到牆嗎? 可能標準是基於他家有沒有淹水來進行評斷,休不休假... 褲子跟衣服全濕.................... ------------------------------ 回到今天的內容 EOL-End of Life 停產 很多PM或者業務很不喜歡聽到這個,我個人就很不爽聽到,因為我後來還被取名叫做EOL小王子,講白了就是把產品或者account做死了。 但你也知道的,產品會EOL絕對不會因為PM一個環境導致的,可能發生的問題原因會因為產品的成本/技術/產能/客訴/法規等等等....因素造成EOL。所以PM們也不要太過在意 DB-Design Build 設計試產 很多公司或者很多品牌商很喜歡用DB當作一個milestone, 就如我之前所說的design build可能對應在某些公司為EVT或者PB(prototype build)樣試階段。 EC-Engineer Change 工程變更 DC-Design Change 設計變更 在這一行業你就必須了解何謂EC, 何謂DC, 常常在設計開發初期,客戶常常會因為設計錯誤或者物料特性等相關原因,進行design change來符合未來之期望與需求, 而到了生產驗證階段則會開立Engineer change進行製程或生產改良,以達到客戶的測試標準或者調機的規格內容。 NRE- N on-R ecurring E ngineering  一次性工程費用 這通常指的是客戶在開發案件的時候,所會發給供應商的一次性工程費用,例如打樣,樣品,治工具....等相關費用會被include在一次性工程費用,所以PM常會聽到客戶在那邊說NRE費用快被吃光了就是這個道理,常常目前由於PM的角色會跟業務區分,PM會變相的單純只有focus在計畫與產品身上,可是對於一個完整的專案經理人,其實需要再每個milestone所會發生的費用與budget list管控好,才可以稱之為project manager。 剩下的有空再說 要去開會了掰~

[心得] 專案英語的學習 Part1

  最近真的發生了很多事情 導致相關的人事物變動太大,還有我閨密的婚禮真的不想參加 有甚麼辦法推掉嗎? ---------------------------------------------------------------------------------------- 今天要分享的是在專案過程當中發生的常用英文 希望有幫助到大家 RFQ-Request for quotation 詢價/報價單 這通常會在客戶在開案初期的時候發現,常常會說一句客戶的RFQ文件裡面去訂定產品的規格與功能,所以在開發的初期常會詢問到此一文件,相關的報價費用與人力工時NRE條款,也會在這邊文件中體現。 Kick Off 開案 業務與PM常常會被team或者老闆問說,這個案子kick off了沒,不然就是kick off的時程或者milestone預計為什麼時候,常常專案初期會安排相關的milestone schedule後,客戶與廠商因為內部原因,我們夾在中間的PM就會面臨到,廠商的詢問甚麼時候要kick off(講白了kick off後我們才會付第一筆費用給廠商)......,所以對於廠商與PM甚至業務都是很重要的節點。 EVT-Engineering Validation Test 工程驗證階段 DVT-Design Validation Test 設計驗證階段 PVT-Production Validation Test 生產驗證階段 在PM的研發開發時期,若一般大公司常常會使用到EVT、DVT、PVT ,進行生產的研發與量產的試作,舉例來說: 在EVT的初期,你可能已經跟客戶送過2-3的mockup樣品,後來開始進行簡易的ass'y for customer作為相關testing simulation and verification testing, 進而送樣給客戶看初版的test solution是否可以滿足客戶的需求與期望。 到了DVT階段,我們會依據客戶的生產條件與設計凍結(design frozen)的進行相關設計方面的驗證與產線初步的驗證(通常這個會上線跑build),並且送樣200pcs的sample給客戶做相關的design validation(for example: 可靠性驗證Reliability Test....等)相關的實驗驗證後,進...

[分享]外派五~六年的里程

難得的禮拜六日,我卻還是持續在相親,搞不懂現在的老人家都怎麼想的。 年輕人步調慢難道錯了嗎? 搞不懂現在的老人都怎麼想的~~~ ---------------------------------------------------------------------------- 回歸正題 就大家所知道的我其實在國外已經很多年了 常常最近回台後就會有朋友問說 你怎麼會想說當初要出國去上班 "因緣際會"這幾個字其實就是我當初的想法,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 我去了第一間公司其實在那之前我已經面試了很多間公司 那個時候剛當完兵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想要趕快滾離開家裡 畢竟對於家教比較嚴格的人,或者家中長輩比較有想法的常常會有說法就是 "你出國幹嘛" "你找的到好的公司嗎" "你會可以勝任這個工作嗎" "在家裡附近好好上班就好了,幹嘛非得要出國上班,外縣市就可以了阿...." 就我這麼多年的看法我還是覺得會講出這種說詞的家長們"你們錯了" 為什麼 出國不是為了有更好的薪水也不是為了交朋友跟玩耍 以為我在國外工廠有每天出去玩嗎??? 你想多了!!! 現在在大多的公司(電子業、傳統產業、汽車產業....) 多半都在工業區(工業區你是要玩個屁阿) 而且你以為我公司在廣達旁邊,我每天都跟廣達的台幹可以聚會嗎 你需要訓練的是人際關係、職業加給訓練、高壓的人、事、物....等等 那就有人反過來問了 那這麼辛苦我為什麼還要出國上班 出過上班大多是要訓練你的反應能力、吸收不同的文化人種,讓你在多方面的元素下 進行多方面的考量 舉例來說:之前台灣人資考量就只會考量到台灣人的生活作息 那如果去台資廠區開的印尼廠區呢(你需要考量的就不是只是台灣人的生活作息,需要學習將雙方不同的文化結合與消化,訂定出符合雙方寫符合法律法規的條例出來) 這單單事你在台灣是看不到的 就我而言 出國上班後的幾個優勢 語言能力 工作強度 反映能力 文化人種差異的學習 工作機會增加 薪水比較好談論 以上幾點是我在台灣上班我看不到的 而且也沒有立足點的 但我還是要跟我之前的文章說明 選好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 這是為什麼 因為第一份工作代表對自己的期望與規劃 當你踏出的第一步非常成功,你後續的規劃與職涯基本上不用想太多了...